前些天,马伊琍在微博里分享了篇文章,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生二胎后,从发现自己盆底肌障碍,到预约、看诊、治疗的经历。
“你这都这么大坨掉出来了,必须做手术了!”医生从隔断后走出来,边走边说。
我们在玩“怪兽妈妈抓小孩”的游戏。突然,我停下来,笑不出来了,因为我的内裤全湿了。必须尽快去医院,我想。
检查室的护士告诉我,漏尿和膨出只是初期症状,但如果不治疗,随着年龄的增大,尤其是绝经期的激素变化,有相当大的风险脏器脱垂。
“通常70%的损伤都是生第个孩子造成的”,护士说,“很多人生完第个没有感觉,但其实损伤已经发生了。”
去年母亲节,Ella发文自爆产后漏尿的尴尬经历:
“我打喷嚏、原地跳跃、跑步等动作都会造成尿失禁,不是失禁点,而是整个护垫都湿掉,然后裤子也湿掉”……
同样是在去年,则新闻更是爆出了位60岁大妈的难言尴尬:
因为盆底肌的松弛无力托住子宫,本是健康养生的广场舞,却成了疾病暴露的尴尬现场。
“但凡心智健全懂得爱的女人,没有人会后悔生下孩子的,但不是所有女人都懂得产后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。”正如马伊琍在微博写的那样,不是每个女人都懂得爱护自己。
阴道松弛、性功能障碍、便秘、尿频、尿失禁、脏器脱垂等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。
怎么更好地爱护自己?
这问题直萦绕在新手妈妈心中,今天小艾给大家解答。
产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烦恼?
不管是剖宫产还是顺产,妊娠(因为孕期子宫增大会不断压迫盆底组织)和分娩过程都会造成盆底神经、肌肉和结缔组织被压迫、拉伸和撕裂,从而导致盆底的损伤,继而引发阴道松弛、阴道壁膨出、子宫脱垂等情况。
盆底肌对女性的重要作用
盆底肌,通俗地讲就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。女性的盆底由肌肉、韧带、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,其中结缔组织容易受到损伤,女性妊娠、分娩的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。
盆底的韧带及筋膜等结缔组织构成的盆底板,就像张“吊床”,把尿道、阴道、膀胱、子宫以及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,具有控制排尿、排便,支持盆腔脏器,维持阴道紧缩度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功能。
温馨小Tips:如何判断自己的盆底肌弹性?
你可以在排尿排半的时候,试试中途暂停,如果能很轻易、快速地做到止尿,就说明你的这部分肌肉弹性良好,但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,暂停时仍有尿液流出,则说明恢复不佳,这时就要注意做修复盆底肌的运动了,或者到医院做盆底肌康复治疗。
另外,产后42天复查的时候,如果身体确实存在些漏尿等症状,妈妈们可以去做下盆底肌检查,进步评估盆底肌的恢复情况。
盆底肌损伤的危害大
我怎么漏尿了?
盆底肌松弛虚弱了,控尿就变得困难,特别是大笑、咳嗽、打喷嚏的时候,尿液不自主的流出,有时还伴有尿频尿急。有些产后妈妈说,自从生完孩子都不敢出门,出门前都要查好附近的厕所,就怕没忍住漏在裤子上,心好累。
子宫喜欢“钻空子”
虚弱的盆底肌给了盆腔器官下垂的机会,比如子宫脱垂、阴道壁膨出,盆底肌越松弛,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就越大。每种脱垂都不是愉快的体验,会不舒服,会尴尬,会疼,严重的,甚至需要手术来解决。
生孩子还会导致性冷淡吗?
盆底肌松弛的女性,往往都不“性福”。松弛虚弱的盆底组织降低了性快感,难以达到高潮;盆腔器官脱垂,甚至导致性交痛。
我没以前自信了
痛苦的困扰与尿失禁相伴,不敢提重物,不敢出门,不敢与人交往,甚至不敢抱自己的宝宝。由于隐私,只能选择了长期默默忍受,焦虑、尴尬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随之而来,严重影响正常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。
听说还会影响下半生的幸福
在女性绝经后,不同程度、不同类型的尿失禁,发生率高达50%。也就是说,每两个绝经女性里面就有个患有尿失禁。
盆底肌损伤如何修复?
修复盆底肌的黄金时期是产后42天至半年之内,如果不及时做修复治疗,则容易使阴道处于危险的半开放状态,增加生殖道的感染几率,引发多种妇科疾病。所以越早修复,效果便越好。
★ 传统的非手术疗法——凯格尔运动,即有意识地对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,以加强控尿能力及盆底肌肉力量
★ 盆底康复治疗——电刺激治疗,通过电刺激治疗,使盆底肌肉的张力、收缩力有个良好的改变,从而改善产后盆底肌松弛。
下篇:产房~老公使用指南